close
=============================================
能高越嶺古道---充滿泰雅族傳奇文化的地方
它是勇士心目中的聖地
氤氳聳立 可望而不可及
讓我們以仰慕者的謙沖心懷
行走攀爬在祂廣闊的胸膛 迎向那姿態瀟灑的頂峰
=============================================
2008/2/20晚上我們搭上小巴!
這是慢腳+2266+斗六硬梆梆的成員合組的登山團,成員有老面孔也有新朋友。
2/21日一早天還飄著雨,在搖晃中來到登山口,雨終於停了…
背包上了肩,心頭卻祈禱這樣的天氣可千萬別再變天。
從登山口出發迎面而來的不是平坦的步道,而是大片的崩壁,
相較於前年來說,路跡變了,卻也相對寬敞和安全,從這張第 0 K起,每500公尺
就會多了一個木樁,讓我們知道接下來的13.5K還有多久才會「踢」到。
或許這是比較大眾的路線,所以在路邊會有這樣的告示排,提醒哪裡可以撥打手機。
然後就會看山友拿起手機測試,比來比去,還是中華電信收訊最好!
有時走在鋪滿「二葉松」 的林道,
軟綿綿的力道透過登山鞋的反射,終可讓緊繃的腳底板獲得喘息。
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參加「野樵」時,
楊大哥說的一首詩,作者不可考了,他是這麼寫的:
不要送我玫瑰花
花謝瓣落兩分離
請你送我二葉松
生死相伴永不離
乾枯的二葉松與新鮮的二葉松一樣
即使時間再久
仍維持一束二針的特色
所以有人用二葉松代替生死不渝的愛情
一路上,我們3劍客放慢腳步(好像還是很快)隨性拍照

有時走累了,調整肩上的登山包然後繼續前進

有時走累了,席地而坐,喝喝水、講講笑話,在這樣雲霧飄渺的山裡分外舒暢。

有人會問:能高越嶺什麼多?不外乎:吊橋、保線所及鐵塔特多!
可能走個幾公里或轉個彎,就會出現吊橋或是木樁搭起的小便橋。

從登山口起算4公里,輕鬆的來到保線所~
我們稱的保線所:
日據時期,日人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於1917年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闢建了能高越嶺道。
民國39年台電公司拓建人行道,架設了127座巨型鐵塔,
並在每隔10公里的地點建立保線所,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
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檜林保線所、雲海保線所、能高中心碑、銅門發電廠、見返隧道等。

待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