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宅在家裡,一直想學「管伯伯」做一台針孔相機,
找了手邊不要的「福建壽山石印章」空盒,
考慮走向後,就來製作一部135底片的針孔相機好了,
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Recycle,以不花費太多錢為前提,
畢竟根本不知道成果到底如何,花太多到時變垃圾就不經濟了!
需要的材料有:
1、空盒一隻。
2、回收木板或厚紙板一小張。
3、新底片一支,跟相館拿的空底片筒一支。
4、黑色電火布。
5、不要的視訊線。
6、廢電池1顆
7、養樂多空瓶1罐
8、針和各式刀、剪等必備工具
視訊線接頭最主要是利用他的凹槽剛好可以用來當捲片器
廢電池取下前後蓋,可當作針孔片,
連中心點都幫你標好了,不必為了找中心點複習「國中」的教材!
只要拿砂紙磨一磨,利用最細的縫衣針戳下去就好,
為了防漫射光,特別將針孔片塗黑消光,
至於針孔好壞(是否過大?不是正圓?邊角未處理?)聽說對成像影響很大!
底座則拿了廢相機的腳架螺絲,自以為以後可以上腳架,
但是今天去拍攝後發現是個敗筆,因為突出一塊在開啟曝光時很容易「晃動」,
等這卷底片拍完後只能比照網友,改用「螺帽」的內坎式,讓底座「平整」!
裝底片方式則是將底片缺角部份切齊,與空底片盒對準貼齊即可~
下方的墊片,為電腦機殼的腳座,剛剛好可以彌補底片室的空洞!
視訊線頭,處理後就是當捲片器!
利用養樂多空罐較厚的地方取一截剪成長條狀,頭的部份需符合孔位大小,
如同圖示,量測後快乾黏妥,
前方的部份做個遮光的擋板即可~
至於捲片,底片室測量一張照片的尺孔為11孔,一般底片則為8孔,
所以在捲片時,利用剛剛養樂多做的卡榫,
只要耳朵貼著機背就可以聽到幾「喀喀」聲,「喀」幾聲就知道過了多少孔,
所以的要利用「聽聲辨位」方式數11代表可以拍攝下一張了,
但是以防萬一,我都是數13聲~
只是不知道可否外加小型遮光罩?避免產生光斑?這還要測試看看~
另外,針孔愈小就跟單眼相機一樣,
縮光圈景深就深,大圈圈則淺景深,所以針孔「越大」越難得到清晰的影像…
那最難的光圈值怎麼計算?
以我這個盒子針孔來說,針孔到底片的垂直距離大約是32mm,
這種焦段幾乎是35mm標準鏡了,
如果針孔和底片的位置相差22mm意味等同22mm廣角效果!
所以我這台它的焦距就為32mm,我製作的針孔孔徑約0.2mm,
焦距除以孔徑等於光圈值,
於是這台「福建壽山石 PinHole」 的F值是32/0.2 = 160
代表它的光圈值就是f160,知道了相機的光圈值之後,
就可用簡易測光換算表推估曝光時間!
假設使用ISO100的底片,
以測光錶測出現場光為EV11,查看f128 可得需要曝光27秒!
我建議使用小一級來當做曝光基準,
才不會造成中心點正常,旁邊卻太暗的情況發生!
至於成果?還要等等,這一卷玩票性質大於實際成果,
等2天後送洗再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