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對LOMO稍有認識的話,對於底片Lomo皇機的LC-A應該不陌生!
LOMO LC-A,算是一台帶有傳奇色彩的古老相機,
由前蘇聯的列寧格勒光學儀器工廠製造,
集所有缺點於一身,失焦、暗角、色偏…等近代相機避之唯恐不及的缺點它都具備。
源自於兩個奧地利美術科班學生旅行至東歐,
在地方的照相館內發現 LOMO LC-A 並將它帶去,
透過 LC-A 獨特的拉氏鏡頭,拍的照片總是怪異與不確定的濃郁,因而大受藝術人士歡迎。
雖然要吃3顆電池,然而這台相機真的很手動,甚至過片時要手動調轉盤,
也就是按壓一次快門,就必須手動轉動過片轉環!
而LOMO LC-A也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有標示ZENIT的、標示LOMO的、
(還分成有小人頭版跟沒有小人頭版)、標示俄文LOMO的(L字的寫法類似Π…也就是我這台),
不過反正我沒有要考據LC-A歷史的意思,所以也沒去追蹤它的發展沿革與先後順序。
曾經在2006年初左右LOMO宣佈停產LC-A,突然拍賣上的LC-A也開始逐步飆漲,
LOMO嗅到無限商機後又發表LC-A+的後繼機種,
LC-A+與前代的差異在於,取消了原本於鏡頭左側的光圈調整桿(完全程式化),
以及取消原有的低ISO反而增加了800和1600不實用的設定值?!
此外,機背透明窗可看到底片資訊、多重曝光鈕、快門線連接孔...,都讓重生的LC-A+功力大增。
只不過生產地也由俄國轉移到中國,委託生產的「瞳矇光學」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鳳凰光學」。
拿我的這台蘇聯製的LC-A為例,因為年代久遠,我的ISO值為舊制,
也就是GOST ASA16、32、65、130、250,
後期的版本改為新制的ASA25、50、100、200、400,
如果對於舊制的ASA會在乎的話,在網路尋找時或許要多注意。
當然要先摸清楚他的底,來看看吧。
鏡頭:32mm
快門:2-1/500(秒)
ASA :25-400(底片感光度)
光圈:f2.8、f4、f5.6、f8、f11、f16、Auto(簡稱A檔)
對焦:手動估距對焦。0.8米、1.5米、3米、∞(無限遠)
重量:250g(大概吧)
熱靴:單點觸發熱靴(hot shoe)
電池:SR-44雖已停產但可用 LR-44 3顆取代
快門:
官方資料是寫2-1/500秒的快門速度,
當使用閃光燈時或用固定光圈時快門速度會固定於1/60秒。
當你光圈快門用Auto檔時他會自動決定快門速度跟光圈大小的搭配,
快門2-1/500的速度範圍是夠用了…
但是,LC-A是可以用B快門的(隱藏版祕技)。
對焦:
LC-A的對焦跟許多早期相機一樣,都是用手動估距對焦。
所謂的估距對焦就是估距你跟攝影主體之間有多遠,就手動調整多遠的對焦檔位對焦。
LC-A對焦檔位只有0.8米、1.5米、3米、∞(無限遠)這4個,
機背標示著CCCP四個英文字,
俄語 CCCP: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
原來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版主的這台也就是共產時期的產物!
也或許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底片蓋的海綿早已不堪使用,
拍攝起來會有明顯漏光現象,非得送「老賴」幫忙更換海綿才能繼續使用,
這也是買老相機註定的命運!
總的來說,LC-A就像網路形容的情況一樣,就不多做說明!
至於日本就有非常多類似LOMO的例子了,最耳熟能詳並且津津樂道的就是滑蓋的XA系列吧!
一代的XA是號稱世界最小的RF相機了,之後又以XA之名招搖撞騙了一番,
XA暗角明顯所以蠻受到LOMO一族的青睞,可惜發色算蠻清淡的。
其他日系的則有:
RICOH有FF1
CHINON有Bellami
COSINA有CX2 網拍少見而且非常貴(蘇聯人抄襲變成了LC-A)
HANIMEX有35ee Micro
KYOCERA有CONTAX T
Vivitar有35EM
這次上合歡東峰刻意帶上山,請山友協助拍攝,
底片用的是過期5年的KODAK ULTRA 400(專業級軟片非ULTRA MAX),
因為屬於試拍,全程使用A模式(AUTO)測光和光圈均由相機控制,
透過他們對這台的不解和狐疑:
不會看觀景窗到處找螢幕!
這台不用對焦喔?
拍完後告訴我她沒有聽到捲片聲!
按下快門後說這麼簡單?
是啊,當現代科技日新月異,
很多老東西只是回歸到最純樸的那個年代,
現代的人們反而忘記那最簡單的動作!
就像是生活在都會的人們總是築起防禦的高牆,當來到鄉居的生活…
面對純樸誠實的人們反倒起了戒心是一樣的狀態!
透過鏡頭和機身,你在拍我…
而我!也在觀察人生的百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