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shica Rapide 古典半格,這台是相當稀有的半格機曝光率極少,
據知臺灣有4台1台在老魚手中、2台在洗淨光手中、另1台就在我手上了!
要談半格機其實起源很早,1913年就出現了,
不過真正蔚為風潮的是二次大戰後的日系機型,
其中最有名的當然就是Olympus Pen(1958年)和它的後續機種,
不過造型千篇一律,要談有特色就屬底下這3款吧?!
Yashica Rapide、Taron Chic、和稍後的Canon Dial 35 ( Y和C我都有 )!
這台在EBAY找了2年才發現蹤跡,也還好外國人不識貨,才能用相當合理的價位入手,
Yashica Rapide 於1961年問世,
使用目測估算對焦距離,搭配28mm鏡頭,
有EV 3到EV 18的測光能力、但測光表不與曝光系統連動。
在1960年代早期,Rapide是一台功能相當整齊的全手動半格相機。
因為它是半格機型,這相當於135厎片的標準鏡頭。
而且使用鏡後葉片COPAL-SV快門,快們速度從1秒到1/500秒加上B。
相機也支援延遲(自拍)快門,
把照片右緣的紅色桿依順時針撥到底、放手後會彈回原位,按快門鈕拍攝時會有8秒的延遲時間。
另外,在機身前方左下角有一個很獨特學院風的金色Yashica徽章,上頭有YASHICA和Y字樣,
烤漆機身,為紳士所設計的相機,因為當時只生產了一年,台灣有它的人極為少數,
直立式的外型和LOGO,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極具特色的拉桿式過片,
左下方是測光表以及設定底片ASA敏感度的轉盤(ASA 10到800),
配合指針的數值,將光圈和快門調到正確的曝光值,
觀景窗就只做取景構圖用,不過裡頭有拍擇區域和近距離拍攝時的框線。
外型與收音機相機類似,故稱為收音機相機。
Yashica Rapide的鏡頭可以對焦,
但因為對焦機制和觀景窗並不連動,所以觀景窗中看不到對焦結果,
於是使用人只能在鏡頭上設定估出的對焦距離。
鏡頭環上標了公尺(m)的刻度,
上頭有C(相當於0.8公尺)、1、1.5、P(相當於2公尺)、3、5、和無限遠;
鏡頭前方的環可以轉動,把估出來的距離對正邊緣的標示刻度就行了,
在取景時,如果定出來的距離是P或更大,應該用觀景窗中的外圍框線構圖,
距離小於P時則用稍許偏左下方的近拍框線。
目前這台測光系統不是很正確,還在評估修理的可能性,等到屆時整理好後再來試拍,
今天是101年元旦,5:30就起床幫朋友送行,
該去補眠,等睡飽再好好聊。
2012/5月補充,在高雄新光看到張孝全代言力抗手錶的海報以這一款當照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