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用法是老祖宗所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
在端午也會採集艾草、菖蒲掛上門口,作為驅離厄運、毒氣的習俗。
現在烈嶼很多野生的艾草,目前又是當令時節,
所以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將採集艾草先行曬乾,
接著加以拈碎,再用棉紙捲起即可,狀似白色雪茄,
點燃後,就是最天然的蚊香,
氣味不刺鼻,使用後,小黑蚊不敢靠近,防蚊效果還不賴。
而且還有驅魔避邪的古老傳說!
今天要試做艾條,其實很簡單,只要一點點工具和10元銅板就能搞定,
材料:
艾草磨成艾絨、珍奶用大吸管、宣紙、膠水等。
作法:
1、將宣紙剪成略多於可以包裹吸管的寬度而長度則不限。
2、用宣紙包裹吸管,摺疊處以膠水黏牢,並封住一端開口。
3、抽出大吸管。
4、將艾絨緩緩裝入宣紙筒中並壓實。
5、將宣紙另一端開口封住、黏牢。即成艾條。
特別注意,不要用一般紙張包裹艾草,因為雖然一樣可以燃燒,
但是不像宣紙般無味,使用用一般紙類會有燒焦味喔!
另外小技巧就是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
過密或太稀疏都不宜,一般來說這一柱約10公分的艾條可以燻約1小時。
當然艾草功用很多,像有名的女中醫師吳明珠就曾寫到艾草入浴抗菌防煞:
=====================================================
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揮發性膽鹹腺素,維他命B和C、菊糖樹脂、鞣酸、氯化鉀等。
清朝名醫吳洛儀說:「熟艾能溫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除寒濕…」。性溫芳香。
經由艾葉純陽之性能,藉由水的熱力穿透皮下組織,將藥效導入來增強微血管循環,
使苦寒、辛熱、辛溫之功效透達全身十二經絡,進而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也能調整免疫功能。
材料:
艾草1兩、茵陳蒿一兩、清水10碗。
方法:
將藥草洗淨放入不織布袋中,入鍋中大火煮滾後改小火煮15分後,將藥包取出,
將藥液倒入洗澡水中,調好適當的溫度,將身體洗乾淨後,
入浴缸中泡5至10分鐘即可,不必再沖掉。
剩下的藥包還可再重複煎數次,直到藥汁已無色才丟棄。
另外還有艾葉外洗方:
用新鮮蘄艾三兩,加水一公升,文火煎30分鐘,待水溫降至攝氏35 至40℃,取汁薰洗患部。
每次15分鐘,每日二次,治療風疹、溼疹,婦女懷孕期間皮膚瘙癢或陰部癢。
=======================================================
引線上方取材自網路,使用前請先確認是否無誤,及自身體質是否適用。
反正烈嶼好像鄉親都不是很注重艾草,一段時間就當成雜草被割除,
況且自己做純天然,沒有添加任何化學成分,當然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有興趣的不妨利用這時節多做一些備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