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野薔薇(Rosa bracteata Wendl.),常綠灌木,略具蔓性,
嫩枝上密覆短柔毛,枝條上有彎尖的皮刺。
分布在開闊的平原野地,特別喜歡日照強的生育環境,
有時也會依附在枯樹上生長,方便爭取陽光。
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9枚,橢圓形或倒卵形,
葉邊緣有細鋸齒,先端鈍,托葉和葉柄貼生。
花期4-7月,花單生,白色,花瓣5枚,瓣的先端微凹,
琉球野薔薇是薔薇屬中花型最大的一種,
因此花瓣的形質厚實,白裡透粉;它的小葉硬挺,油亮,
金門地區,就我印象所及,最為人所樂道的莫過於小果薔薇Rosa cymosa,
只是他的花期並沒有到我這次來烈嶼的5月末,加上先前排雷大隊在貓公石的掃雷後,
成片小果薔薇盛開的花況早已不復見,只剩綠油油的一片!
琉球野薔薇,喜性自由,越是繁華安逸的地方越不易見,
這次除了九宮馬頭往遊客中心的岩壁上可以略窺幾株外,
剩下的就是往上林的田野間混著野生艾草隨地而生。
如果你注意看,琉球野薔薇的花瓣是呈現一個【心】的形狀,
味道非常芳香濃郁!
在金門地區還有濱野薔薇是琉球野薔薇的變種,
兩種植物極為相似,生育地也重疊,唯一的差異僅在於枝條上的變化。
濱野薔薇的嫩枝密生短尖刺,尖刺呈紫紅色,
琉球野薔薇的嫩枝密覆柔毛,沒有尖刺。
仔細查證了這次拍攝的種類,應該是琉球野薔薇無誤,
這趟烈嶼的返鄉行,因為有了友人的作伴,
少了自主拍攝的隨興、也少了冒險犯難的探險。
很多時間和景點必須有所考量和牽絆。
或許這就是獨身與2個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凡事都必須有所割捨!
或許這次沒能拍出什麼大作,
但,有了琉球野薔薇的紀實也算對這趟烈嶼行有了一些些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