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情況劇好了,假設有三位當事者,角色分別如下:
甲君:辦公室上課的同仁
乙君:辦公室的首席
丙君:主辦單位首席
某天,甲君請了一天假到台北上為期一年期的課程,
辦公室的同仁不禁納悶?!
這是什麼課?事前有知會嗎?誰決定派哪位同仁參加的?
問了甲君也含糊帶過,原本事情就這麼過了~
直到昨天,這答案終於揭曉!
丙君來部門協商事情,在乙君追問由來後…
丙君:「反正在天子底下做事,幹麼計較那麼多…」旋即把話題帶開,
乙君:「天子是誰你說清楚」
丙君:「…」
乙君:「文都不先知會,乙君業務都在熱鍋上怎麼有空參加…」
丙君:「這對乙君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且要培養人才,業務才不會斷層…」
乙君:「我在問你誰決定的?會稿在哪裡?主管知道嗎?你給我扯東扯西幹麼?」
這時沉默的甲君總算跳了出來
甲君:「這是返鄉坐車時,丙君直接叫我參加的」
乙君:「原來你做事是這樣私相授受的啊,怕斷層?你們2個中間還有一層怎麼沒考慮?是在建立你的人脈吧…」
乙君:「如果真的是業務考量,就不會這麼私相授受」
丙君啞口無言,隨後一鼻子灰離開…
類似的生態最近在部門越來越多見,有的人巴著紅人拉攏關係~
有的藉勢藉端假公濟私、有的混水摸魚…
單位瀰漫不安的氣氛、詭譎多變,有種說不上來的氣氛在醞釀…
其實,丙君這趟回部門後與之前當室友時有相當大的變化,
幾次交手發覺還蠻「公關」的,甚至「只往上看」,
剛回來時還直批前手業務一團亂?!(是這樣嗎?應該不是吧!)
有時跟他同學聊天時,有些搖搖頭,有些只淡然的說「搞行政出身的」。
國境之南,該是陽光普照、海浪、沙灘充斥的境地,
不是會有更寬廣的心嗎?
怎麼現在就這麼「汲汲營營」鋪路拉人脈啦?
連為單位做事情都「肥水不落外人田」,
只能說,好樣的!國境之南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