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烈嶼發現讀書不是一件容易的是,這裡沒有書局…
便利商店的期刊雜誌總是晚台灣一期,所汲取的資訊永遠有時間差,
所以乾脆訂了天下雜誌,只是他們網路付款卻是漏洞百出甚至脫管的狀況…
以管理、財經文章為號招的企業,體質和客服反而有相當大改進的空間,這值得玩味!
因此與其使用他們的線上付費機制,還不如用劃撥或ibon超商付款會值得信賴很多。
2011年1月初訂的雜誌,終於在年後的信箱中出現,整整1個多月才收到第1次的發書,
(網路已付費完全不知道、電話聯繫才補寄帳單、電話催問才寄書…扯到破錶)
晚上,夜深人靜迫不期待開始閱讀,
放著莎拉布萊曼的音樂,我第一次體會到「求知若渴」的感受,
我一篇一篇不斷地閱讀,希望把太久沒看的知識像海綿般全吸收進來,
忘了時間,等到抬頭看,半夜2點了,我還沉浸在閱讀的氛圍…
我從事資訊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卻不喜歡線上閱讀、不愛用iphone、甚至不喜歡ipad…
因為實體的書報雜誌,除了有「翻閱」的樂趣,
更有一種「書香」氣息,這種氣味是digital的產品無法模擬出來,
數位的期刊雜誌,更不能像實體雜誌可以加註眉批或註解,
(當然有些有,只是還是有差異…)
讀書,是會上癮的,
我很喜歡曾志朗引述了美國作家愛默森的名言,他形容:
「圖書館裡的藏書,是囚禁在書架上的智慧小精靈,他們著魔地沉睡著,
誰去借書,翻開來閱讀,就等於幫他們解開魔咒,救了他們。」
只不過,開卷之後真正獲得救贖的,應該是一顆顆好奇而求知若渴的心。
或「李家同」教授所形容的「讀太多網路文章會變笨」,
他不是全然沒有道理,而是你選擇「哪種」網路文章「來閱讀」,
現在不論blog、facebook、plurk的文章,很多都是可看可不看的文章,
畢竟隨時隨地寫下的紀錄,它沒有經過深思過後的結構和章法,
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紀實或紀錄」,
或如同「吳念真」導演,對於facebook的「讚」有所不滿一樣…
我們不能否認網路文章有它一定的影響力和鏈結的功能,
畢竟它也是現在年輕人文化的一環。
然而,讀書,它是不能被遺忘或忽視的重要議題,
周遭的朋友對於「色、腥、羶」、電玩亦或shooping的雜誌特別感興趣,
對於天下、遠見、商週…卻興趣缺缺,
或許每個人對閱讀的習慣不盡相同,我不能去改變他們,
我能做的只能提供他們相關的書籍,
這是累積實力和文筆的一種方法,看不看就由他們自己決定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