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差又在固定時間送了一個遠渡重洋而來的包裹,
沒錯,又是相機…
発売年月日:1995/9発売,定価:41,000円(距今17年前了…)
Yashica T4因為C/P值極高,所以在市場一直是炙手可熱,
進了台日本國內版的 Kyocera T Proof
取名為T ,當然少不了跟Zeiss有關,
搭載了Carl Zeiss T* Tessar 35mm F3.5 這顆鷹眼,
有人形容他的發色「極富腥煽色的影像呈現」,
而Tessar 來自希臘文的「四」,是以四片鏡片結構來組成的鏡頭組,
從1902年來,一直是Zeiss的驕傲,當然,紅色T*字樣也是其最吸引人之處,
比上同家高階品牌Contax T series也毫不遜色,
從1985年第一代的Yashica T -af (日本國內版 Kyocera TAF)開始,
1987年Yashica T2 (日本國內版 Kyocera T)
1988年Yashica T3 (日本國內版 Kyocera T Scope)
1991年Yashica T3 Super1992年Yashica T4 (日本國內版 Kyocera Slim T)
1995年Yashica T4 Super (aka "T Proof" and T5) 三群四枚
因為比T4增加了腰平及生活防水,有網友形容適合偷拍?
以這張為例就可以看見觀景窗對的是前方的「囍」字,
以街拍而言是相當便利的利器,只是鏡頭還是對著人家,不被發現很難吧?!
其實我想這應該是給低角度時專用,畢竟以前並沒有「翻轉螢幕」可供取景,
這或許就是當時一項突破性的創舉,更或大膽假設是「翻轉螢幕的構想來源…」
引用一段網路上找到的資料:
「所謂的Tessar來自希臘文的四 --- 'tessares',Tessar又有鷹眼之名,
典故則來自1930年代一張Tessar的海報廣告上的圖案是一隻老鷹頭部側影,眼睛是一顆鏡頭。
Tessar之多,只能說「族繁不及備載」;從Rolleiflex TLR、Zeiss Ikon Contarex、Rollei 35,
以至於日本的RF,例如Yashica T4/T5,甚至大型相機,都看的到Tessar。
可以說,1960年以前,大部分標準鏡都是Tessar結構。因為這種結構最適合標準鏡了。 」
雖然與CONTAX系出同門,但畢竟價格上的差異就質感細緻度還是無法比擬,
不同於CONTAX的金屬冷冽,Kyocera T Proof 則是濃厚的塑膠感,
前方鏡頭蓋的半透明灰色塑膠片雖然有保護鏡頭的功用,但真是藝術上的敗筆,
就算鏡頭蓋是閉鎖狀態(OFF)但按機身上任何按鈕,仍有「動作」的機械聲音…
不算輕巧的體積,與NATURA、Tiara、mju II或LEICA mini 都顯得「肥胖」,
目前還沒上底片實拍,先收好,畢竟這台狀況相當優良,
先當收藏品感覺上比較實在啦~
底下幾台是「價位合理」相當有名的隨身底片機,(高價位的不列入考量…)
除了NATURA Classica外全都在防潮箱中了…
NATURA Classica | mju II | Tiara | Yashica T4 | LEICA mini | |
廣角 | 28mm | 35mm | 28mm | 35mm | 35mm |
光圈 | f2.8 ~ f5.4 (28mm~56mm) | f2.8 | f3.5 | f3.5 | f3.5 |
變焦 | 有 | 無 | 無 | 無 | 無 |
AF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