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對於我而言,熱門的觀光景點一向是敬謝不敏,
拜網路之賜,苔寺是西京都地區較鮮為人知的景點,
既不會譁眾取寵、也不會人山人海,
可以安靜地享受一個人午後的小旅行,
據說西芳寺本是聖德太子的別墅,
天平年間(西元七二九~七四九年)由行基(六六八~七四九年)改為法相宗寺院。
換言之,是日本還未遷都平安京(京都)前的古老寺院。
據說後來空海也曾短暫住此古寺,
到了鎌倉初期,法然上人將此寺改為淨土宗「西方寺」。
一三三九年,臨濟禪僧夢窗疏石(即夢窗國師)將此寺改為臨濟宗,復興這一古老寺院,
並取禪宗祖師菩提達摩「祖師西來」、「五葉聯芳」典故而改寺名為「西芳寺」,山號洪隱山。
要來苔寺絕對不是說來就來,
雖然距【嵐山】約只有10分鐘的車程,
但沒有先前入園申請的準備,絕對不得其門而入,
入寺需要在一週以前申請參觀證,
而且只能寫信申請, 並附上回郵明信片,
寺方會在回郵名信片上蓋上參拜證,和參觀的人數,
入園時必須帶著參觀證,遵照告知的日期、時間到西芳寺報到,
這次,因為只剩下15天的時間,
委託日本朋友Ryota協助申請入園,
所以,我只要在下午1點前抵達即可,
來日本你會發現錢都花在寺廟的【入園費】,
如果你嫌3、5百日圓貴的話,
那西方寺高昂的3,000日幣,應該有嚇阻的作用。
因為有總量的管制(上下午各50人次)和金額的制約,
所以,在這麼大的庭園內更能彰顯獨有的靜懿祥和。
入園繳交參觀費後,你會拿到這幾樣東西,
和傳說中要謄寫的【般若心經】及一張白紙,
我本來就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
在台灣,連心經完整版都懶得看,
更遑論要我花錢花時間和花體力去繕寫!
可是到了日本,卻心甘情願,我想或許總有些因素使然!
抄經的時間一到,由寺方人員引領入大殿,
原以為可以如同其他網友所言,選擇在大殿外坐椅子書寫,
或許是當日氣溫都在零度以下的緣故,所以一概入內跪坐。
這對我這一個外國人來說,
不要說盤腿了、就連跪坐不用5分鐘,全場就看到我一個人不停【蠕動】,
一下換腿、一下盤坐、一下跪坐.........
整個20分鐘的過程,對我來說真是煎熬,
我根本聽不懂他們念什麼?朗誦什麼?
一心只想著:天啊.......有完沒完啊!
身旁的日本人知道我是外國人,自然見怪不怪,
偷偷地問我:Are you OK?
我很老實且堅決地回他:No......
我不知道這是特例?還是已經改為不抄經書的模式?
這次沒有抄經書,只要跟著朗誦心經等經文後,
將祈求的願望寫在木板上,後面加註你的地址,拿到前頭供奉後即完成整個典禮。
隨即由寺方人員引領入園參觀,稍作解說後便可自由活動,
西芳寺普遍化的名稱是「苔寺」,
這是因為這座佛寺庭園覆著高達一百二十種的蘚苔,
「覆滿青苔?莫非是個極度荒涼的地方?」
不,
不但不是,
而且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大佛次郎、台灣作家林文月等人所鍾愛有加的地方。
對不曾接觸禪的人,苔也許是象徵人煙稀少、頹敗荒廢。
但禪修的人可能不但不這樣想,反而可以發現蒼苔活潑的生命力,
讚許它在最陰濕的角落裡,仍力爭著要釋放自己生命的活力。
我去的時節是2月初,這月份京都山區的氣溫約在零度上下,
這天甚至中午還下起冰雹,
起先擔心這樣的溫度是否不見青苔,但也許沒有春季那麼狂放,
但這樣的天氣,也有不同的風味。
走在寺內,自然不見垂櫻奔放,也沒有楓紅點綴,
放眼所及,就是一片蒼綠和枯枝相伴,
也許色彩學上少了爭豔搶眼的視覺干擾,
這樣的氣溫和氛圍,更有禪意!
寺內行走,你會刻意地壓低音量,這裡的時間彷彿靜止。
水面如鏡、樹不聞風動,悄然無聲的!
尤其在你體或過京都繁華市儈的觀光寺廟後,
來到苔寺,或許得到的是某種程度【心靈】上的平靜。
西芳寺庭園是由中興之祖:夢窓疎石所設計,從這間房區分為兩部分:
上段是枯山水庭園,而下段則是池泉回遊式庭園。
其實,我在想!
來苔寺抄經書、朗讀心經的目的究竟為何?
是要你一心向佛?洗滌淨化你的心靈?
還是透過這樣的儀程,
讓旅人沉澱心靜、放慢步調後才能更加用心看到這裡的景致?
或是得到不同的人生體悟?
我想後著或許才是真的目的!
如果你厭倦一層不變的旅行,或許來苔寺是不錯的選擇,
畢竟放空自己從頭開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的事情,
唯有你自我體現,才能體會箇中奧妙。
交通:
搭乘京都巴士73系統/83系統「苔寺 鈴虫寺」在終點站「苔寺 鈴虫寺」下車。
京都車站即可搭車,建議購買嵐電嵯峨野一日券,
可以和嵐山的行程搭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