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烈嶼著名的除了生態景觀、地質構造、人文戰役史蹟外,最吸引遊客目光的就屬閩式建築和村落風光。
雖有些建築已損壞【譬如屋頂不見了或牆塌了一大半】,但大部分的還算健全,也仍有人居住其中。
其中在各聚落最常見到的應該算是中西文化的馬背閩南式建築和南洋式的建築,
只是很多人在探討建築時很少會有介紹當中的裝飾文化。
以這張門楣上的雙【囍】,雷同於金門「將軍第」、或是東村洋樓的門額和兩側的磚砌【囍】字。
上面2張【福、壽】源自於【西方】社區,在腳踏車必經的路線。
烈嶼其實還留有相當多老式的建築,尤其【鐵窗】的窗花,比起現在的死板的鋁門窗更有特色。
而上方的【福、祿、壽】則出現於【上庫】社區,
我對這些建築的涵義並不是非常明瞭,或許是對家宅的一種期許?
其實這幾張照片並不是同一時間拍攝的,
因為【祿、囍】2字在社區算是較不常見,【福、壽】則較容易找到,
所以這篇文章是等到【福、祿、壽、囍】四字到期後才張貼的,
對我而言【囍】字建築是4個字中我最鍾愛的!
或許還有其他村落也有相關的藝術裝置,下次有時間、有機會拜訪再陸續張貼。
最近遊客越來越多了,看著遊覽車戴著一批批的遊客,
一層不變的路線和走馬看花,不知道他們對烈嶼到底留下了多少的印象?
下回,他們還會回來嗎?
至少我抱持懷疑的態度。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