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管一段時間了,對於帶部屬從一開始的熱情與激勵,
慢慢發現其實有些同仁並不領情,像是被潑了冷水般,
又像是一個播錯號碼的電話,永遠搭不上線…
有時候待在辦公室會想,是哪裡出了問題?
到底要怎樣帶同事才能讓業務走上正軌?
要如何讓他學會多一點責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態度?
要採取責任制還是分工制?
試過很多方法,也請教過較資深的前輩,
對於某些特殊分子不論採用何種方法總是無法見效,
難道這樣的工作精神,當領薪水時,不會有一點內疚嗎?
有時在想,以前的我是不是跟他們一樣?
很多書總是要我們回到下屬身為「人」的本質,站在對方的感受思考。
可是同仁是否有同理心站在主管的位置去想想行徑是否得體、合宜?
有些同仁做事前要先玩到有“fu”!
遲到早退晚上不加班,成為他的「底線」,徹底將將工作與生活「混搭」,
寧可邊處理私事邊工作,甚至中間「落跑」出去,也不想埋頭苦幹,趕著收工。
難道現在6年級後段7年級生就是如此的工作態度和精神?
有人勸我不要將所有心力放在公務,
做得再好還不是「做到流汗,嫌到流涎」…
哪天他們都有機會坐上我的位置,當遇到類似的狀況,
屆時才會明瞭當主管的辛苦吧?!
上網找了Cheers 雜誌6月號,摘錄部份精華:
向主管學10件事
1. 別當井底之蛙
這一行中,怎樣的水準叫做真的「好」。
別自認「已經很不錯了」,那可能只是單方面的自我感覺良好。
懂得要求自己,才有競爭力。
2. 掌握大局的思考高度
決策時,主管看的都是全面而非局部,把眼光拉高,就不會整天為茶壺內的風暴煩惱。
3. 對顧客,而非對老闆負責
員工想的都是對主管交代,但是主管想的都是對客戶、對市場交代。
4. 問問題跟找答案一樣重要
學主管怎麼問問題、解決問題。先問出對的問題,才能找出正確答案。
5. 小事比大事重要
別以為主管都只看大方向,其實愈成功的主管愈重視細節,因為它是大事的根基。
所以,要建立自己對細節的敏感度。
6. 承擔的肩膀
如果主管有肩膀,要學習他承擔的膽識;
如果他沒有,要學到會帶給下屬的負面影響,拿出作為而非靠頭銜來讓部屬服氣。
7. 大將之風
出去面對客戶或合作夥伴時,學習主管如何拿捏言行分寸,專業更需要「架勢」烘托。
8. 帶人也帶心
什麼時候你的主管讓你覺得很「愛」他?記下來,以後也對你的部屬這樣做。
9. 別當下一個壞主管
什麼時候你的主管讓你覺得很「恨」他?記下來,以後別對你的部屬這樣做。
10. 企圖心
一定要學到這一點,這樣你才可能追上他甚至超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