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的國獸 Takin 一般來說通稱「羚牛」,
頭似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
但就整體觀之,卻一無所像,故俗稱『四不像』。
不丹人稱這種動物為Takin,即不丹宗喀語「羊頭氂牛身」屬一級保護動物。
相傳Takin 是瘋癲和尚竹巴袞列 Drukpa Kunley的神蹟。
他在一次傳法中,應信眾要求展神蹟,他要求先吃午餐,
因此信眾供養他氂牛肉與羊肉,飽食一頓後,竹巴袞列將羊頭骨放置於氂牛骨之上,
一彈指,活生生的羊頭牛身野獸立地而起,恣意在一旁的草地上吃草,
一種充滿環保概念的新品種神獸就這樣出現。
Takin分布於2,000至4,000公尺的喜馬拉雅山東麓,屬於一級保育類動物,不丹境內約僅300頭,
我們這次參觀位於首都廷布 Thimphu 的保育區 Motithang Zoo內,豢養為數約10多頭。
整個保護區,很「簡陋」只是當地人說這是儘量維持野外「原貌」所以刻意不去破壞棲地…
個人卻認為,那只是推託之詞,因為有大型工程正在「人工」整建,
這裡的工人多數都是印度工,聽說他們人力多技術好,而且不丹薪水較優渥!
幼獸毛色黝黑,成獸毛色則呈金黃色及棕色。
隔著網子可以餵神獸吃午餐。
這葉子就在保護區圍欄旁的不知名的植物,上頭佈滿小刺,
可是Takin卻吃得起勁…,
在不丹山區還有一種動物可以觀賞,那就是在西藏可以看見的「犛牛」,
犛牛體軀高大,心、肺發達,肌肉緊湊,身長腿短,筋骨結實,體側腹部和四肢的披毛柔軟厚密。
眼圓有神,牙齒堅利,採食性能良好,又具有靈活的嘴唇和舌,
可像綿羊似的悠然自在地在高山草地啃食低矮的青草,耐牧性極強。
能爬高山峭壁、可涉沼澤也可在冰上行走。
因為皮下結締組織、汁腺都發達,所以有利在高寒低溫下生活。
我沒去過西藏,聽說跟西藏犛牛有差異,西藏的更大毛更厚?
在藏傳佛教用的金剛杵,有些會用犛牛皮做皮套,
這裡各種動物都不是經濟產物,
因為不殺生,所以包含各類肉類製品都仰賴印度進口…
不過他的奶製品卻拿來製成「犛牛酸奶」,那種酸酸香香的滋味類似起司奶茶的口感…
這一回看了2種特有動物,還不錯,
至少這些書本照片才看見的動物,活生生的出現眼前,那種感動是無法言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