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到烈嶼,很多人會好奇不過一個小島,
2年不算短的時光,還有什麼好留念的?
我在找尋一個答案,
一個可以說服我和其他朋友解釋我來這裡的原因…
我想除了這裡的人情味外,
或許是紀錄著隨時間快速消失的戰地文物?
這次來介紹「虎堡」吧!
沿著北環道前行,過了將軍堡你一定會看見虎堡,
虎堡坑道:
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興工,至五十九年四月竣工,
總長650公尺,由班超部隊整建。
此據點主要是在求克制匪軍,顛倒正面作戰,確能封鎖金烈水道,
反射麒麟山,控制黃厝海灘,維護后頭空投。
2013年10月。
牆上的「虎堡」字樣,塗上了迷彩…
虎堡已因任務逐漸退下50多年的戰袍,敞開的大門…
訴說著現在不能說的祕密,
這是座建構在流紋質凝灰岩上的據點,
2側有阻絕工事,其中防戰車壕是用以確保據點之安全。
據點前方的村落為「后頭」,後方的礁嶼為燕毆棲息地「崎嶼」,
這季節來,色彩繽紛絢麗…
其實,虎堡的正門並不是目前所見,而是另有大門…
這次回來剛好和鄉親們閒聊,
才知道「虎堡」的大門位於右側,也就是靠「將軍堡」的那一邊,
只是目前荒煙漫草,加上部份守軍駐守,不方便探索…
據鄉親陳述:
原本的大門正前方面對將軍堡,開大門意謂虎咬將軍,大忌!
另一說則為,虎堡是風水寶地,當「虎」開口,意謂準備吃人,
單位會不平靜而且屢試不爽!從此封了大門而改以側門供人員進出…
甚至連側門老虎的眼睛刻意「不開光」,不畫眼瞳整個塗白。
曾服役的弟兄對於後方的曬衣場也有相當多「靈異」的傳說,
但,是否為真,也許大家都不願親身體驗!
這裡或許不久將成為觀光景點,如果有幸拜訪這裡,
希望這些片段的紀實能給逐漸消失的故事,留下一頁註記。
96/4 虎堡降級成排~
102/10 虎堡已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