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行程,重點就是尋找【東方白鸛】,
這屬於瀕危的鳥類,國際瀕危紅皮書列為一級危險,全世界 1000隻左右,
每年冬季僅有個位數會在台灣高屏溪口、永安溪地一帶徘徊。
也曾有在關渡高壓鐵塔繁殖記錄。
這次在【烈嶼觀察筆記】洪老師的記錄下,
發現在烈嶼也出現牠的蹤跡,這也算是間接促成我前來的原因之一,
畢竟來烈嶼2年多,先前主力在老碉堡群,
對於候鳥,礙於那時身分的問題,不適合拿大砲來拍攝,
當初只能靠眼睛和記憶記錄在腦海,所以總是有些遺憾。
這次可不同了,為了記錄這2天傍晚一到就守候在陵水湖,
期待牠能再近一點,但卻總是在我420mm的焦段外,
即便拉到最近,還是小小一點,
就算想方設法躡手躡腳靠近,但還是驚動了他們!
我們先了解在各文獻上的說明:
東方白鸛(學名:Ciconia boyciana)是一種大型涉禽,屬於鸛科鸛屬。
與白鸛是近親,但比白鸛更大,體長1.29米,體重4.4千克,翼寬2.22米。
與白鸛不同的是,除了翅膀為黑色外,東方白鸛的眼睛周圍還有一塊紅色的皮膚。
虹膜為白色,喙部黑色。
曾一度廣泛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等地,現在朝鮮的東方白鸛已經絕跡。
在台灣屬稀有迷鳥,曾有一對東方白鸛試圖在台灣北部關渡地區築巢,
目前日本已積極復育,甚至在日本豐岡市有「東方白鸛公園」,
據說現在已有超過100隻的東方白鸛。
能幸運遠遠拍下它們嬌貴的身影,是這趟最值得的旅程之一,
也代表我們烈嶼環保生態應該還有一定程度值得讚許之處。
這3隻嬌貴的保育候鳥,希望不久的將來也能和日本一樣,
數量越來越龐大,這不啻是一種振興烈嶼觀光資產的方法,
最怕這些政治人物,不斷以建設為名大興土木,
為了所謂便利性不斷改變自然生態換上水泥城牆,
我想這正是烈嶼目前的現況,
看著他不斷轉變,我但卻只能在blog上提出最無聲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