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隘門」是昔日的一種防衛措施。
道光三年,1823後,郊商因河道淤塞,日益沒落,
改以「廟境聯防」擔起府城的治安工作,
「隘門」大概是那時的遺跡。
根據林衡道教授所編的「勝跡採訪冊」所載,
早年台南仍有六座「隘門」,而今只剩此二座。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表示,
這兩處隘門都在祀典武廟附近的巷弄裡,
分別是「永福路二段197巷6弄隘門」、
一是「利源巷隘門」。
利用來武廟參拜的機會,順道尋找像弄內的古蹟遺跡,
其實不難找,
只要順著武廟旁的巷子往內鑽就可依序找到惟二的2座【隘門】。
隘門是清代漢人聚落裡特有的建築,
當時治安相當差,盜匪宵小橫行,
俗諺「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
各地民亂紛紛,為求自保而建,
大範圍的像是城門、城牆,城內巷弄間則是隘門,
到晚上就封閉不准人進出,並有人員巡守。
當時還有以廟宇為中心的聯防境,
幾條街合起來防衛,
像是武廟附近就有當時的武廟六街合為六和境,
這兩處隘門就是境內的設施。
其中永福路隘門,為紅磚造,
門楣為花崗岩,較為堅固,如今已看不到門,
但磚石內仍留有當時的門栓、門軸洞及門板的凹槽;
而利源巷當時是知名的利源商號所在,
如今仍保留著巷弄的形制,見證當年的繁華。
台南的巷弄充滿著驚喜,見證著一個時代的興敗,
來台南到了古蹟周遭不妨花時間往內看看,
也許會別有洞天,給你不一樣的台南感官之旅。
全站熱搜